多模态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2018年《全球癌症信息网》Hollow fiber bioreactors数据显示, 肺癌是全球癌症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占癌症总人数的11.6%, 占癌症病死总人数的18.4%[1]。肺癌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死率较高,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预计至2025年将有100万人病死于肺癌[2,3]。肺癌有多种组织学亚型, 是一种多步骤、多NVP-TNKS656浓度因素的疾病[4]。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85%, 50%的患者发现时已经转移[5,6]。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 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治疗、冷冻治疗等局部治疗, 但预后仍未达到满意效果[7,8,9]。寻找控制肺部局部癌灶的有效方法成为晚期肿瘤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多模态影像技术、治疗计划系统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radioactive iodine-12购买Pidnarulex5 seed implantation, RISI)技术在肿瘤中的临床实践日益增多, 但对于植入点的选择和确定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传统常规影像学的引导, 包括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及超声等, 单一影像学检查为临床提供的患者资料较为局限。这些引导技术各有其优缺点, 尤其是对于RISI治疗晚期肺癌相关报道较少, 且缺乏长期治疗效果数据。本文主要阐述多模态影像引导下的RISI治疗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