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microRNA表达差异分析

[目的]分析发生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a,RP)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表达差异谱,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miRNAs的作用。[方法]收Enasidenib体内实验剂量集NSCLC患者放疗前血浆,根据放疗完成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程度分为RP≤1级组和RP>1级组,从中筛选出5对患者。分离血浆中的外泌体,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miRNAs进行精准的定量,并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注释,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结果]与RP>1级的患者相比,RP≤1级患者血浆外CHIR-99021供应商泌体中15个miRNAs有显著表达差异(Log2FC>3,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TGF-β、Hippo、MAPK、mTOR等信号通路,涉及RNA聚合酶、泛素样蛋白转移酶等多种细胞生化代谢途径,并参与细胞衰老、细胞周期、细胞连接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发生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NSCLC患者放疗前血浆外泌体miRNA表达谱有明显差异,可能通过Hippooffspring’s immune systems、TGF-β等信号通路在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生物学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