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预测作用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预后作用,找出预测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因缺血性心肌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患者。经筛选NSC 127716后214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心脏超声等。对纳入患者进行电话机门诊随访,并记录相关终点事件及发生时间。终点事件指严重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5(24.5,71)个月,在2147例患者中随访期间共589(27.4%)例患者发生MACCE。对MACCE组和非MACCE组进行基线资料的比较,发现MACCE组NLR水平显著高于非MACCE组(P<0.05)。ROC曲线显示NLR预测ICM患者发生MACCE的曲线下面积(AGW4869研究购买UC)=0.66,P<0.05,当截断为3.14时,其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75%,约登指数为0.283。将所有患者根据NLR的cut off值分为2组,高NLR水平组(≥3.14mg/L),低NLR水平组(<3.14mg/L)。NLR高值组患者发生MACCE,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高于NLR低值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MACCE[HR=2.65,95%CI(2.24,3.14),P<0.001],全因死亡[HRadoptive cancer immunotherapy=3.71,95%CI(2.94,4.67),P<0.001],心原性死亡[HR=3.67,95%CI(2.80,4.86),P<0.001。结论:NLR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