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黏膜从鼻孔到肺泡的末端具有连续性,上、下气道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上具有相似性,因此上下气道疾病经常是共存的。过敏性鼻炎(allergicstorage lipid biosynthesis rhinitis,AR)与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被形容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统称为过敏性气道炎症(Allergic Airway InAZD6738 MWflammation,AAI)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 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AAI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并产生大量的经济成本,是一个全球性的主要健康问题,造成了个人和社会重大的负担。因此,研究AAI的发病机制对于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类的生活环境与过敏性疾病发病密不可分,气道上正常定植的菌群对气道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但菌群紊乱会诱发炎症反应并且增加对过敏性疾病的易感性。研究发现,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存在于整个气道中,但微生物群落组成在气道的不同位置存在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这可能对AAI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上气道具有不同的上皮细胞类型,且暴露于各种环境因素,在过敏原刺激下,上气道微生物群可能发生异常变化。同时,上气道炎症可以向下气道传播。因此,探索AAI的上气道微生物群对于阐明AAI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利用微生物组学与代谢组学方法,比较过敏性鼻炎病人与正常个体之间的上气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差异,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葡萄球菌在过敏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了解菌群在过敏性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新的实验数据,为临床治疗过敏性气道炎症提供新的策略。一、过敏性鼻炎病人气道微生物组学及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以过敏性鼻炎(AR)病人以及健康志愿者(HC)为研究对象,(1)使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鼻拭子样本中呼吸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群的结构和组成;(2)通过超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1)发现AR组与HC组的物种Beta多样性差异显著(p<0.01)。在门获悉更多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在上呼吸道微生物中最丰富。在属水平,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和费氏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在上呼吸道微生物中最丰富。与HC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