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CAVM-FA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寻求更加安全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到2019年6月经血管介入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CAVM)临床数据,通过比较脑动脉畸形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CAVM-FA)相比于单纯CAVM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CAVM的临床特点并对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同时我们通过亚组分析,对动脉瘤性出血、畸形破裂selleck NMR出血的风险进行统计评估,以期指导更安全的治疗。结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总共纳入了 685例患者,其中单纯CAVM患者596例,CAVM-FA患者89例。CAVM-FA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单纯CAVM组(45.9± 16.8 vs 33.7±17.1,P<0.001),性别无明显差异(P=0.466)。两组之间术前mRS评分和破裂出血的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异(P=0.894;P=0.370)。在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出血(41.8%)、头痛(50.7%)和癫痫(21.5%),在两组患者中出血、头痛、癫痫、神经功能损害、无症状患者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467;P=0.343;P=0.072;P=0.526;P=0.224)。两组患者畸形病灶的 SM分级、最大直径、部位及是否位于功能区、深静脉引流均无明显差异(P=0.322,P=0.513,P=0.479)。SM分级分布在两组间比较相似(P=0.120),且均以Ⅱ、Ⅲ级患者为PCI-32765分子量主。89例CAVM-FA患者中共有106个FA,主要分布在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其中破裂IA有62个(58.5%),未破裂IA有44个(41.5%);单个IA有72人(80.9%),多发IA有17人(19.1%)。共计100个FA进行了弹簧圈栓塞。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和介入栓塞联合伽马刀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人数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CAVM-FA组中单纯应用介入治疗的人数较低,介入联合放射治疗的人数比例更高(P=0.009)。在平均18.6±14.2个月的随访中,共有279人(40.7%)达到了影像学上完全/次全闭塞的标准,17人在完全栓塞后复发(2.5%),尽管介入栓塞治疗后癫痫(P=0.007)和神经功能损伤(P=0.005)风险增加了,但两组之间的完全闭塞率和随访复发风险无明显差异。在CAVM-FA出血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中发现更高的年龄和更小的畸形体积与CAVM-FA患者动脉瘤破裂显著相关(P=0.029和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fluid biomarkers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果(P<0.05和P<0.01)。畸形位于功能区与非出血性表现相关(P=0.032)。CAVM位于小脑也与动脉瘤破裂显著相关(P=0.040)。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CAVM-FA患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也可以作为开颅手术切除和伽马刀治疗的辅助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术后复发风险低的优势。在治疗时应优先确认并栓塞责任病灶,如责任病灶不明则优先栓塞破裂出血风险较高的动脉瘤,或动脉瘤和畸形病灶同时栓塞。更准确的研究结果需要优质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