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行根治术前长期留置肛管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2-3个月的长期肛管留置组(研究组,A组)和以开塞露Q4-8h、扩肛等常规方式辅助通便组(对照组,B组)。根据病变累及部位进行分型,研究组又分为常见型亚组(A1组)和长段型亚组(A2组),对照组分为常见型亚组(B1组)和长段型亚组(B2组)。同时收集患儿的性别、出生体重、胎粪排出情况、就诊年龄,患儿行巨结肠根治手术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以及保守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否肠造瘘、行巨结肠根治术时的体重、血红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视黄醇结合蛋白值,手术持续时间、切除病变肠管长度、扩张段最大直径、病理标本肠壁炎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住院总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等临床相关资料。采用x±s与相对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80例HD患儿的临床RP56976浓度资料,A1组、A2组、B1组和B2组的病例组分别为21例、11例、33例和15例。73例患儿行一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7例患儿行一期造瘘术,二期巨结肠根治术和瘘口关闭术。研究组留置肛管时患儿年龄为12至85天,置管平均年龄(27.28±15.85)天,平均留置肛管(81.13±16.38)天。A1组就诊年龄、出生体重、根治术年龄、性别、胎粪排出情况、手术方式与B1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A2组就诊年龄、出生体重、根治术年龄、性别、胎粪排出情况、手术方式与B2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1组患儿HAEC发生率小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行巨结肠根治术前的体重、术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A1组无患儿行造瘘手术,B1组1例患儿行造瘘手术。A1组B1组相比,扩张段最大直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切除病变肠管长度、病理标本肠壁炎症、术后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3.A2组患儿HAEC发生率小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体重、血清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2组的术前血红蛋白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无患儿行造瘘手术,B2组6例患儿行造瘘手术,造瘘手术发生率分别为40.0%,肠造瘘发生率B2组高于A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B2组相比,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切除病变肠管长度、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2组扩张段最大直径、病理标本肠壁炎症发生率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B2组,且住院时间较B2组短,住院费用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患儿在行巨结肠根治术前,长期留置肛管是可行、有效的,此技术可以降低术前HAEC的发生率,缩小扩张段肠管管径,使HD患儿无需行肠造瘘分期手术,减轻患儿痛苦,让患儿得到健康同龄儿的生长发育;2.对于长段型巨结肠而言,留置肛管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selleck LGX818儿手术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Coronaviruses infection减少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