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于已经升级为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比较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与联合5-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lic acid,ASA)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在选择UC患者用药方案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法检索各类中英文数据库,搜集关于在UC患者中使用抗TNF-α单抗单药与联合5-ASA治疗对比的研究,将临床缓解作为主要终点,内镜下缓解和不良事件作为次要终点,制定文章纳入和排除标准后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Bioprocessing提取。文献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数据分析使用Revman软件。首先对纳入的文章进行异质性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最终结果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P<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漏斗图来评价发表偏倚。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6326名患者。使用NOS进行质量评价,均为6颗星及以上。共有3篇文章的结局指标包含临床缓解,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I~2=0%,P=0.8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升级为抗TNF-α单抗后继续使用5-ASA的临床缓解率较低,但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2,P=0.Cobimetinib11,95%CI=0.64-1.05)。共有2篇文章的结局指标包含内镜下缓解,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I~2=69%,P=0.07,提示存在异质性,但I~2<7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升级为抗TNF-α单抗后继续使用5-ASA的内镜下缓解率较低,但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3,P=0.56,95%CI=0.25-2.11)。共有4篇文章的Src抑制剂结局指标包含不良事件,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I~2=0%,P=0.6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升级为抗TNF-α单抗后继续使用5-ASA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但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0.90,P=0.11,95%CI=0.78-1.03)。结论:对于已经升级为抗TNF-α单抗治疗的UC患者,继续5-ASA治疗并不会在临床缓解和内镜下缓解方面获益,同时也不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