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作为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之一,在药物创新和新药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以五种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以期获得新颖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第一章的内容是对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绿独子藤[Celastrus virens(Wang et Tang)C.Y.Chent]种子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41个(1-1~1-41)二氢-β-沉香呋喃型倍半萜,其中包括22个新化合物(1-1~1-17,1-30~1-34)。通过采用CD激子手性法、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和计算ECD方法,确定了所有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新化合物1-6和1-8在2μM浓度下,可使耐药的KB/VCR细胞系对长春新碱(VCR)的IC_(50)值从0.78μM分别降低到0.048μM和0.037μM。利用分子对接实验初步解释了化合物1-8与P-糖蛋白(P-gp)之间的结合模式,为新型P-gp抑制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信息。此外,活性测试还发现化合物1-30、1-35、1-37和1-38可依赖关键转录因子skn-1和hsf-1显著延长线虫的平均寿命,这为进一步探索二氢-β-沉香呋喃型倍半萜抗衰老作用selleck Docetaxel的机理提供了参考。第二章的内容涉及对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中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活性化合物的研究。从泽漆全草中共分离、鉴定了50个二萜类化合物(2-1~2-50),其中包括14个新化合物(2-1~2-14)。对分离得到的39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评估了它们对点击此处增强NK细胞杀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作用。其中化合物2-24、2-33和2-41在2.5μM浓度下可显著增强NK细胞对H1299-luci细胞和A549-luci细胞的杀伤活性。化合物2-41是泽漆中的主要二萜类成分之一,腹腔注射和灌胃给药该化合物均可显著抑制小鼠皮下移植瘤Lewis肺癌LLC细胞的生长,且对小鼠体重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提示泽漆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所含化合物增强NK细胞的活性有关。第三章的内容是对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石见穿(Salvia chinensis Benth.)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从共分离、鉴定了30个化合物(3-1~3-30),其中包括13个新的(3-1~3-13)和3个已知的(3-14~3-16)吉玛烷型倍半萜,以及14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3-17~3-30)。对16个吉玛烷型倍半萜进行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3-1、3-3、3-7和3-15对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C-9位侧链的立体构型对该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木天蓼[Actinidia polygama(Sieb.et Zucc.)Mip.]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它们对HUH7人肝癌细胞迁移抑制作用的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9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Behavioral toxicology4-1~4-19),其中包括7个新化合物(4-1~4-7)。化合物4-1和4-12在10μM浓度下可显著抑制HUH7人肝癌细胞的迁移,其相对迁移率低于60%。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了参考。第五章的内容主要涉及萝藦科牛角瓜属植物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L.)Dry.ex Ait.f.]根中C_(21)甾体糖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从中共分离、鉴定了29个C_(21)甾体糖苷类化合物(5-1~5-29),其中包括新化合物19个(5-1~5-19)。通过综合分析~1H NMR、~(13)C NMR、1D-TOCSY和2D NMR谱图技术确定了糖的种类(相对构型)和连接方式。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从五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69个化合物,包括74个新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体外和动物体内生物活性,这为对这些药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