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是一种药用和食用菌类,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并有润肺养胃、滋补生津的作用。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银耳中所富含的多糖成分是一类极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常服用银耳多糖对预防肿瘤等各类病症都有着很明显的疗效。在当前,银耳多糖的提取技术和消化吸收特性阐述相对较少,对其开发利用有一定影响。本论文通过对银耳多糖进行微波辅助提取优化,并研究银耳多糖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进一步探究了银耳多糖的体外酵解特性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微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技术并结合响应面试验分析来优化银耳多糖的提取条件,从而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技术条件,为微波功率502.98 W,提取时间6.45 min,液料比60.42 m L/g。在这个条件下,银耳多糖的最大提取率为30.09%。结果显示,微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的模型在本研究中是准确和充分的。本实验研究结果为银耳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2.银耳多糖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本研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探讨了体外Tezacaftor浓度模拟唾、胃、肠消化过程中银耳多糖理化性质的变化,以了解其潜在消化吸收机制。结果表明,银耳多糖在消化过程中无显著变化,不能被消化降解,主要表现为还原糖、总多糖含量、总糖醛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分子量和表观粘度趋于稳定,单糖组成和摩尔比没有明显改变,并且红外光谱BMS-354825体内实验剂量特征也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银耳多糖的潜在消化吸收机制,为进一步开发银耳多糖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提供理论基础。3.银耳多糖的体外酵解特性及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体外模拟粪便发酵实验,研究了不被消化的银耳多糖在人体粪便培养物中的酵解特性,以及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和短链脂肪酸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Biodata mining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银耳多糖的发酵率不断增加,最终发酵率为53.76%;还原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先增加再降低;银耳多糖的总糖和糖醛酸含量、分子量、表观粘度随发酵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银耳多糖的单糖组成类型在体外粪便发酵过程中是稳定的,但在粪便发酵过程中单糖摩尔比发生明显改变;此外,粪便发酵后,有益菌群如腔隙杆菌属、拟杆菌属和考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在发酵过程中,银耳多糖还能够促进短链脂肪酸的生成。研究结果阐明了银耳多糖潜在的发酵机制,并且银耳多糖具有显著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