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噬相关基因构建TP53突变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模型及免疫浸润细胞景观图谱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内浆细胞增殖紊乱。与非TP53突变的MM患者相比,TP53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自噬是一种促生存机制,通过自噬机制,MM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产生耐药性,并避免有毒NSC 127716价格蛋白质的过度蓄积。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基于自噬相关基因(ARG)的预后模型,用于预测TP53突变MM患者的生存结果并绘制免疫浸润细胞的景观图谱。方法:有关TP53突变的MM患者的信息从GEO数据库下载。通过检索人类自噬数据库获得ARGs。通过微阵列数据的线性模型,对有或没有TP53突变的MM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鉴定和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用于确定独立预后ARG并构建风险特征。使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操作特征(t-ROC)曲线来探讨预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构建诺模图以更精确地预测5年、8年和10年总生存率(OS)的概率。此外,我们利用CIBERSORT算法探讨了TP53突变MM患者中22种免疫浸润细胞在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三个差异表达的ARG(CASP8、MAPK8、RB1CC1)最终纳入构建风险模型。5年、8年和10年OS对应t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确认细节别为0.735、0.686和0.662。根据中位阈值(-1.724549),MM患者被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基于ARG的风险评分模型是与O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HR)为3.29(95%CI 2.35-4.60,P<0.001)。在22种免疫浸润细胞亚型中,13个免疫细胞在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高风险组的CD8+T细胞、γδT细胞、活化NK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静息肥大细胞和M0、M1型巨噬细胞的丰度低于低风险组(p值<0.05)medical audit,而记忆B细胞、浆细胞、幼稚CD4+T细胞、静息NK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在高危组中较高(p<0.05)。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纳入三个ARGs的风险模型,表明该模型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列线图在预测TP53突变MM患者长期生存率方面效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