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从网络数据库、书籍及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库挖掘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医案药方,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获得更清晰的诊疗和用药思路,优化用药疗效,为糖尿病肾病诊治提供数据性参考。材料与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当代名医肾病验案精华》、《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下册)》及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库的查阅及检索,筛选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医案药方,排除资metastasis biology料不完整的医案和动物实验,采用符合纳入标准规则的医案,并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计算功能,分别对方剂组成药物进行中药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层次聚类、关联和复杂网络分析。结合所得出的统计结果得到12味核心中药,在TCMSP、BATMAN-TCM、TCM Database@Taiwan和Pub Chem等数据网查询核心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并采用TTD、Gene Cards、Mala Cards、Drugba购买SCH727965nk、OMIM检索糖selleck激酶抑制剂尿病肾病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核心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网络图(C-T Network),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对核心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机、治法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药理学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1.本研究纳入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医案药方共366个,涉及431味中药,总频次为5154次。药物使用频次首10味为黄芪、茯苓、丹参、地黄、山药、白术、当归、山萸肉、大黄、泽泻。药物四气统计结果依次排名高到低,以温性药为首,随后为平性药,寒性药,凉性药,大热、大寒、热性药味共居最后。药物五味频次从高到低为甘、苦、辛、淡、酸、涩、咸。药物归经频次位于首5位的是肝经、脾经、肾经、肺经及心经。药物功效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利水消肿、清热凉血、利水渗湿、生津养血、固表止汗。2.综合统计结果得到12味核心中药即黄芪、茯苓、丹参、地黄、山药、山萸肉、当归、泽泻、川芎、大黄、白术、牡丹皮。3.核心中药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奈酚(kaempfer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等活性成分,并作用于STAT3、TNF、JUN、VEGFA、AKT1、TP53、MAPK3、SRC、EGFR、IL-1β、MMP9,以调控糖尿病肾病进展。4.综合分析网络药理结果,提示核心中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有3个潜在的发病机制:(一)脂质代谢异常、(二)血管损伤、(三)炎症反应。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多属标本兼顾,治则不离健脾补肾,益气生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本研究初步验证了12味核心中药为六味地黄汤化哉,即黄芪、茯苓、丹参、地黄、山药、山萸肉、当归、泽泻、川芎、大黄、白术、牡丹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作用与多个疾病靶点,均提示核心中药能调节脂质代谢异常、血管损伤、炎症反应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