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D3-5期非透析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该病的有关因素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早期防治CKD合并血脂异常,探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依据纳排标准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住院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158例,根据有无血脂异常将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与非血脂异常组,其中血脂异常组94人,非血脂异常组64人。回顾性收集患者年龄、性别、BMI、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收集患者入院后化验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UA)、血红蛋白(Hb)等指标以及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资料。使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CKD3-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纳入CKD3-5期非透析患者158例,其中男性89例(56%),女性69例(44%),平均年龄56.85±17.59岁。158例CKD3-5期患者中,CKD3期共30例,其中合并血脂异常17例;CKD4期共82例,其中合并血脂异常49例;CKD5期共46例,其中合并血脂异常28例,确认细节血脂异常患病率在各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脂异常组与非血脂异常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BMI之间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medicine shortage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肾脏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及高血压患病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Hb、ALB、Scr、UA、BUN、e GFR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CRP水平高于非血脂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脂异常组不同血脂特点分组间比较分析:将94例血脂异常组患者根据其血脂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高甘油三酯(HTG)组、混合型高脂血症(CH)组及低高密度脂蛋白(LHDL)组,其中HTG组39例(41.5%)、LHDL组33例(35.1%)、CH组22例(23.4%)。三组患者在BMI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在ALB、UA、CRP、BUN、e GFR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cr水平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DL组Hb水平低于CH组和HTG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不同分期CKD患者血脂异常特点:CKD合并血脂异常以HTG合并LHDL为主,LHDL患者随CKD病程进展而增多较为明显。5.CKD血脂异常影响因素分析:TG水平与Hb、ALB、eGFR水平呈正相关,与Scr、BUN水平呈负相关;TC水平与Hb、e GFR水平呈正相关,与Scr水平呈负相关;HDL-C水平与e GFR水平呈正相关,与Hb、Scr水平呈负相关;LDL-C与UA、CRP水平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G水平与Hb呈正相关,与Scr呈负相关;TC水平与Scr呈负相关;HDL-C水平与Hb、Scr水平呈负相关;LDL-C水平与CRP呈负相关。6.中医证型分布:本证为脾肾气虚证的58例,所占比例最高(36.7%),脾肾阳虚证54例(34.2%),阴阳俱虚证19例(12.0%),气阴两虚证16例(10.1%),肝肾阴虚证11例(7.0%)。标证为湿浊证的65例,所占比例最高(41.1%),瘀血证55例(34.8%),湿热证29例(18.4%),热毒证9例(5.7%)。在CKD3-5期各分期中,本证与标证分布呈现相似规律,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本证中,血脂异常组脾肾气虚证者最多,占比42.6%,非血脂异常组脾肾阳虚证者最多,占比39.1%,本证与是否合并血脂异常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血脂异常组湿浊证者最多,占比50%,非血脂异常组瘀血证者最多,占比45.3%,标证与是否合并血脂异常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CKD3-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血脂异常以高甘油三酯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为主,低高密度脂蛋白患selleck激酶抑制剂者随CKD病程进展而增多。2.BMI、CRP、Hb、Scr等指标与CKD合并血脂异常有关,临床应监测相关指标并尽早实施干预。3.CKD3-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本证以脾肾气虚证者最多,多兼湿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