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是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前提下,分别对突聋伴眩晕患者进行常规前庭康复训练或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下的前庭康复训练,比较这两种前庭康复训练方法对突聋伴眩晕患者眩晕和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住院的84例突聋伴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辅助的前庭康复训练。入组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在干预前、干预后7天、干预后14天分别使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评估。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共纳入有效样本量8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DHI总评分以及各维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在干预后7天和14天测得的DHI总分及各个维度分数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PF-6463922生产商学意义,并且存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在干预后7天和14天进行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DHI总评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别显著,存在组间效应(P<0.05)。3.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在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进行HADS-T、HADS-A、HADS-D评分,两组之间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组内在干预后7天和14天进行HADS-T、HADS-A、HADS-D评分比较,两组分数均随时间有所下降,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7天和14天测得的HADS总评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并不显著(P>0.05),即两种干预方法对患者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无明显差别。4.安全性评价:在整个康复训练期间,两组患者没有出现不适或其他反应。结论:常规前庭康复训练和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辅助的前庭康复训练均能够改善突聋伴眩晕患者的Regorafenib眩晕及焦虑抑郁症状;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辅助的前庭康复训练对于改RNA virus infection善突聋伴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优于常规前庭康复训练的方法,两种方法对心理症状的改善效果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