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状况及发病趋势预测

[目的]描述分析1990—2019年我国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的发病率进行预测。[方法]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1990—2019年我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情况及其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AAPC)。同时,采用集成嵌套拉普拉斯近似(integrated nested Laplace approximation,INLA)的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BAPC)方法对2020—2030年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19年中国皮肤恶性Drug Screening黑色素瘤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Adavosertib细胞培养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率分别为0.92(0.58~1.17)/10万、0.28(0.18~0.36)/10万和7.96(5.06~9.10)/10万,1990—2019年相应的AAPC分别为3.35(3.03~5.48)%、-0.45(-0.56~-0.33)%和-0.56(-0.69~-0.43)%;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14.32(12.36~16.31)/10万、0.88(0.71~1.01)/10万和16.76(14.18~19.38)/10万,1990—2019年相应的AAPC分别为3.87(3.39~4.35)%、1.48(1.17~1.79)%和1.0selleckchem Bemcentinib9(0.81~1.37)%。中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较高的标化DALY率出现在85~89岁和90~94岁年龄组人群中,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则在95岁以上年龄组。相较于全球和印度、日本、韩国,我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未来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仍将继续上升。[结论]近30年来,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改善缓慢。未来应当综合运用三级预防,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减少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