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额叶癫痫为第二常见的局灶性癫痫,大约占局灶型癫痫的20-30%,以复杂部分性发作多见,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且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额叶癫痫的自Panobinostat化学结构主神经变化严重时可能因为传导到导叶,引发癫痫的猝死,癫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是目前癫痫国际研究的前沿课题,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癫痫患者存在动态脑血流调节功能受损。本研究探讨额叶癫痫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变化,为额叶癫痫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拟选取了2020年12月份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Bemcentinib分子式科门诊确诊为额叶癫痫的患者54例,最终入组40例患者。对照组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40例,对其予以d CA功能监测。同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和动脉血压,应用传递函数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方法分析出d CA的相关参数:相位差(Pharse difference)和增益(Gain),对Infectious causes of cancer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比较,额叶癫痫组双侧相位差明显下降(P_左=0.002,P_右=0.005),提示额叶癫痫患者d CA功能受损;2、通过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额叶癫痫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自主神经量表评分(SCOPA-AUT)与双侧相位差均呈负相关(β_左=-1.621,P=0.001;β_右=-2.428,P=0.002);SCOPA-AUT(心血管部分)与双侧相位差均呈负相关(左侧:β=-0.432,P=0.012,右侧:β=-0.543,P=0.006);发现棘慢波数目与d CA功能相关(β_左=-0.344,P=0.029;β_右=-0.413,P=0.008);3、患者予以拉莫三嗪治疗后双侧相位差、SCOPA-AUT评分、SCOPA(心血管部分)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额叶癫痫患者的动态脑血流参数相位差降低,其d CA功能受损;2、额叶癫痫患者SCOPA-AUT量表、棘慢波数目与d CA功能呈负相关;3、拉莫三嗪治疗后额叶癫痫患者的d CA功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