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探讨和评估阿戈美拉汀在此类患者中的抗抑郁疗效、对癫痫发作的影响以及安全性,为医务工作者早期识别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并选择合适药物提供帮助。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诊断为癫痫合并抑郁障碍,并且仅应用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AGO)或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ESC)作为抗抑郁治疗的患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癫痫病程、癫痫病因、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发作频率、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使用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或8周以上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或8周以上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根据抗抑郁方案分为阿戈美拉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分别使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HAMD评分及MDV3100说明书HAMD评分减分率,使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癫痫发作频率以及癫痫发作降低率,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分析两组患者在抗抑郁疗效、对癫痫发作的影响以及安全性之间有无差异。结果共有106例患者被纳入并最终完成回顾性分析,其中阿戈美拉汀组45例,艾司西酞普兰组61例。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HAMD量表评定最多PLX5622见的临床表现形式为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占比分别为83.0%、80.2%、77.4%,其次为抑郁情绪,占比76.4%。其余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为迟缓、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疑病、工作和兴趣,所占百分比均在50%以上。阿戈美拉汀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18.36±5.985分和9.49±3.964分,有效率为77.8%;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17.33±5.322分和9.26±5.160分,有效率为77.0%。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但两组间HAMD评分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阿戈美拉汀组患者进行抗抑郁疗效相关性分析,显示癫痫病程和ASMs数量与HAMD评分减分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阿戈美拉汀组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平均为2(2,4)次/月,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平均为1(0,2)次/月,总有效率为66.7%,其中显效者21例(46.7%),有效者9例(20.0%),无效者15例(33.3%),加重者0例(0.0%)。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平均为3(2,4)次/月,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平均为2(1,3)次/月,总有效率为47.5%,其中显效者16例(26.2%),有效者13例(21.3%),无效者32例(52.5%),加重者0例(0.0%)。两组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阿戈美拉汀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少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戈美拉汀组抗癫痫临床疗效显著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重大不良事件发生。阿戈美拉汀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艾司西酞普兰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癫痫合GBM Immunotherapy并抑郁障碍患者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形式为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其次为抑郁情绪;2.在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均能改善抑郁,两种药物抗抑郁疗效无差异;3.在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阿戈美拉汀联合ASMs较艾司西酞普兰联合ASMs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癫痫发作频率;4.在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阿戈美拉汀及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两组间不良反应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