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防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目的:(1)探究贯防汤联合火针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贯防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E7080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予伐昔洛韦胶囊、火针及外用紫连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贯防汤治疗,统计治疗后临床疗效、VAS评分、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阿森斯失眠量表积分、是否发生后神经痛、不良反应等。收集整理好数据后,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TCMSP、BATMAN-TCM获取贯防汤的活性化合物,然后统一在Swiss ADME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进行化合物筛选及靶点预测。在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中获取带状疱疹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以及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分析在DAVID中完成。分子对接在Auto Dock和Pymol中完成。结果:(1)本研究共完成60例病例,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67%、83.33%。(1)治疗组治疗带状疱疹的止疱、结痂与脱痂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后AIS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发生1例和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说明治疗组在控制后神经痛发生率上面优于对照组。(5)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发生1例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再次嘱患者饭后半小时温服中药,后不良反应消失,未予特殊处理。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2)贯防汤共有38种活性成分和694个潜在靶点,带状疱疹共有462个靶点。韦恩图显示贯防汤与带状疱疹的共同靶点有6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142条信号通路,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412条结果。分子对接表明,紫花前胡素、汉黄芩素、槲皮素和山奈酚与关键靶蛋白Berzosertib化学结构之间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1)贯防汤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对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和改善睡眠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2)贯防汤是通过多靶Protein antibiotic点、多通路发挥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可为后续临床研究及贯防汤的临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