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时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水平与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后3个月时预后的关系,目的在于确定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最可靠预测指标。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0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我院同一时期门诊健康查体者30名。在24小时内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础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并在3个月后记录Fulvestrant患者的改良Rankin(m RS)评分,m RS<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 RS≥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用于评估入院时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使用两个样本独立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AZD6738体外较两组上述数据有无差异,使用Spearman分析用于炎症因子与入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用于比较入院时及90天时hs-CRP和SII预测脑梗死预后有无差异。结果:1.对照组与实验组基线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与之间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吸烟、饮酒、UA、TG、TC、HDL、HCY、单核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LU、LD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IL-1β、IL-6、hs-CRP和SI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血清IL-1β,IL-6,hs-CRP,SII与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hs-CRP、SII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43、0.6016、0.5284、0.7579,P<0.05)。3.影响患者3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发病3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是否良好为因变量,以IL-1β、IL-6、hs-CRP、SII、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空腹血糖、入院时NIHSS、SII为自变量,按α=0.05水平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OR=2.023,95%置信区间1.021-3.025,P=0.024)、IL-6(OR=1.524,95%置信区间1.006-18.922,P=0.049)为患者3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4.入院时及3个月时IProbe based lateral flow biosensorL-6与SII的ROC曲线分析入院时IL-6和SII之间ROC曲线的比较显示无显著差异(Z=1.576,AUC差异:0.072,95%CI:0.018-0.162,P=0.115)。3个月时,IL-6和SII之间ROC曲线比较显示存在显著差异(Z=2.257,AUC差异:0.105,95%置信区间:0.014–0.196,P=0.024)。5.低SII组与高SII组不良预后的比较根据3个月时SII的ROC曲线的最佳临界值546.12,我们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546.12)及高SII组(SII>546.12)。低SII组共36例,其中预后良好30例,占83.33%,预后不良为6例,占16.67%;高SII组共104例,其中预后良好79例,占75.9%,预后不良为25例,占24.04%;与低SII组相比,高SII组预后不良明显增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L-1β、IL-6、hs-CRP、SI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2.较高的SII和IL-6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相关。3.SII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方面优于I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