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清注射疗法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

目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血管发生的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本研究旨在探究自体血清注射疗法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60例自体血体血清实验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予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30例)予自体血清注射疗法联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在治疗4周后,使用UAS7和DLQI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4、IL-9和Ig E的水平。通过分析治疗效果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来探究自体血清疗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可能机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风团数目、瘙痒程度评分、UAS7和DLQ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风团数目和瘙痒程度均得到改善,观察组风团数量、瘙痒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的UAS7和DLQI评分较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immunosuppressant drug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IL-2、IL-4、IL-9和Ig 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L-4、IL-9和Ig E水平均降低,IL-2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IL-9和Ig 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相比较来说,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优势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有3例有臀部注射后红肿、疼痛症状,均在1-2天后症状消失。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头晕、心悸、发热、恶心、呕吐、嗜睡等明显不适症状。相比较来说,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优势明显(P<0.05)。结论:IL-4、IL-9和Ig E等炎症因子在完成4周的自体血清注射治疗后,血清中含量较前减少;而IL-2这类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含量逐步增加。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浓度随着病情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IL-4、IL-9、Ig E与病情严Tezacaftor作用重程度成正相关,IL-2与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MK-4827溶解度关。自体血清注射疗法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ASST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经证实的确安全有效。根据目前的初步证实,自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清IL-2、IL-4、IL-9、Ig E等炎症因子表达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