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间质病变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有肾小管间质(Tubulointerstitial,TIN)病变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C59供应商hropathy,IMN)患者临床病理以及治疗、预后的差异;探讨TIN病变对IGenetic exceptionalismMN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纵向观察Staurosporine分子量性研究,对582例明确诊断为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TIN病变分为无TIN病变组(258例)、TIN病变组(324例),收集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TIN病变对肾功能存活及肾脏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M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不伴有TIN病变组的患者相比,TIN病变组患者男性居多、年龄偏大、吸烟占比高,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值偏高,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比例偏高,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比例较高,镜下血尿比例、甘油三脂、血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高,白蛋白(albumin,ALB)及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更低,病理分期更高,肾小球硬化(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病变更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肾小动脉内膜增厚、ALB是IMN患者发生TIN病变的影响因素。3.经过6个月的初始治疗,与无TIN病变的IMN患者相比,合并TIN病变的IMN患者疾病缓解率偏低;中位随访45个月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IN病变组肾脏预后更差;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IN病变、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IMN患者肾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TIN病变在IMN患者病理损害中较为常见。伴有TIN病变的患者基线临床表现更重,合并症更多,肾组织病理损害更重,肾功能相对更差,其中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肾小动脉内膜增厚是患者发生TIN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ALB则是延缓TIN病变的独立保护因素;经过6个月的初始治疗后,合并TIN病变的IMN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更低,更难达到临床缓解;TIN病变的IMN患者发生肾脏不良预后的时间更早,肾脏预后更差;TIN病变、高血压是IMN患者肾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独立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