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促进声敏剂联合超声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目的考察纳米金(GNPs)对声敏剂联合超声抑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实验通过柠檬酸还原法,以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将氯酸金还原,制备GNPs,再将环丙沙星(CIP)负载于GNPs中,得到了一种纳米复合物CIP:GNPs。进一Food biopreservation步通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粒径检测分别对GNPs载药前、载药后进行表征,确定了GNPs成功制备并成功载药。并对GNPs的载药能力以及CIP:GNPs的释放能力进行了考察。其次,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考察了超声联合CIP:GNPs、CIP、GNPs以及无超声CIP:GNPs、CIP、GNPs对Hp的抑制作用,并以抑菌率为指标进一步考察了体系中药物浓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三种影响因素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所收集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考察了空白组、经超声处理组,以及对比CIP:GNPs联合超声前后对细胞物理损伤程度的影响,进一步考察GNPs对CIP联合超声的LY2157299体外抑制Hp的促进作用。结果通过制备的产物进行粒径检测表征,本文制备的GNPs的平均粒径约21.25 nm,载药后的GNPs平均粒径约为28.96 nm,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表征,所得GNPs在约523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载药后的GNPs在约650 nm出现新吸收峰,进一步验证了GNPs的制备以及载药成功。本文所制备GNPs载药率最高约为9.7%,当CIP:GNPs以自然方式释购买PLX5622放,约有30.1%的CIP从CIP:GNPs中释放出来,在施加超声后,2 min后CIP释放比例约为79%。以抑菌率为指标,通过菌落计数法以及统计学分析发现,CIP:GNPs联合超声的抑菌效果优于CIP联合超声以及GNPs联合超声的效果,且抑菌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GNPs可以促进CIP联合超声对Hp的抑菌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抑菌效果随着体系中药物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增加而增加,且抑菌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进一步考察了物理损伤程度,发现未经处理的Hp空白组菌体呈弯曲杆状形态,具有完整的细胞壁;Hp经超声处理后,可以看到菌体发生轻微变形,但无明显损伤作用;Hp经CIP:GNPs处理后独处理后菌体发生变形,细胞表面出现裂痕;而CIP:GNPs联合超声组的抑菌效果在实验中对细胞破坏效果最为显著,可看到细胞膜片段化,胞质流失,细胞的完整程度遭到破坏,对细菌杀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组,进一步证实了GNPs可以促进CIP联合超声的抑菌效果。结论在一定条件下,GNPs可以促进声敏剂CIP介导的声动力抗菌化学疗法(Son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SACT)对Hp的抑菌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的体系中药物浓度、超声时间及功率对抑菌效果皆可产生影响,这一结果为抗Hp的临床治疗方式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