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青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流浪青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住院的116例青年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人群特征分为流浪青年(n=35)和普通青年(n=81),比较2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tetrapyrrole biosynthesis像学表现、合并症及预后等差异。结果 35例流浪青年肺结核患者有精神病(22.86%)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青年(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症状消瘦(100.00%)、乏力(100.00%)、咳嗽/咳痰(88.57FUT-175体内实验剂量%)及发热(88.57%)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青年(18.52%、20.99%、61.73%、5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流浪青年患者均延迟就诊(100.00%),其中延迟超过3个月者占54.29%,显著高于普通青年(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浪青年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较普通青年明显升高,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100.00www.selleck.cn/products/pexidartinib-plx3397%)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流浪青年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多发空洞最常见(77.14%),占比较普通青年(41.9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浪青年合并症以肺部感染(74.29%)、呼吸衰竭(40.00%)及休克(22.86%)最常见,占比均显著高于普通青年(18.52%、1.2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流浪青年出院时死亡10例,死亡率(28.57%)较普通青年(1.2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流浪青年肺结核患者延迟就诊率高,病情重,合并症多且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