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前的生化指标及基线资料对血栓抽吸(TA)结局的影响,确定术前生化是否可以提高血栓抽吸成功率评分(DDTA评分)的预测价值。为心血管内科介入医师在急诊PCI前评估STEMI患者进行血栓抽吸的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PPCI治疗并经介入医师评估后行血栓抽吸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226例。116名患者因资料不全或其他原因排除,110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据行手动血栓抽吸操作后是否恢复TIMI3级血流将STEMI患者pathologic outcomes分为抽吸成功组和抽吸失败组。所有生化指标均为接受任何纤溶治疗前采血。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NO(OR=0.025,95%可信区间:0.001-0.518,P=0.025)、NLR(OR=0.9NSC125066抑制剂16,95%可信区间:0.840-0.998,P=0.045)、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87,95%可信区间:0.980-1.205,P=0.114)、DDTA评分(OR=1.443,95%可信区间1.126-1.850,P=0.004)均是抽吸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TA评分(OR=1.498,P<0.05),MONO(OR=0.025,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OR=0.025,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OR=0.025,P<0.05)为血栓抽吸成功与否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受试分析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联合预测评分(AUC=0.781;P=0.000),最大截断值0.79,敏感度54.1%,特异度91.7%。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准确性,提示模拟曲线和实际曲线走势基本一致。DCA可基于连续的潜在风险阈值Puromycin核磁和应用该模型对病人进行风险分层的净收益展示出模型的临床实用性,DCA显示当阈值概率在9%~97%时模型均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益。结论:1.结果表明,对于行PPCI的STEMI患者,较低的年龄,较短的时间延迟、预处理可以提高血栓抽吸的成功率。2.DDTA评分、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是抽吸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3.联合预测效果较单独DDTA评分预测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