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材料,而织物的孔隙结构使其易于吸附细菌。棉织物由于其亲水性好且纤维大分子中富含丰富的多糖类营养物质,更加为细菌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阻断细菌的传播途径对提高纺织品的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使得棉Telaglenastat织物的抗菌整理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棉织物抗菌整理工艺大多是湿化学处理,需要高温焙烘,能耗和水耗较高,且废水处理负担较重。而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干式处理工艺,降低了水耗和能耗,并且可以在不破坏基底本身性质的前提下,显著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基于此,本研究借助等离子体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抗菌处理,探究常压等离子体活性粒子直接赋予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可行性以及引发含有可反应基团的抗菌剂在棉织物表面进行反应的可行性,并研究了抗菌棉织物的性能。本研究包括以下四部分:(1)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氨气等离子体对棉织物进行处理(简称“原棉-NH_3”),再经次氯酸钠溶microbiome establishment液氯化处理后,在棉织物表面引入卤胺基团,赋予了织物可再生的抗菌性能(简称“原棉-NH_3-Cl”)。为了避免危险性,以此来判断在常压条件下,氨气等离子体被载体气体等离子体稀释30倍后,对织物进行处理是否仍能赋予织物抗菌性能。通过对改性织物表面氯含量的测定,优化氨气等离子体抗菌整理工艺,最佳氨气等离子体抗菌整理工艺为:输入功率300 W,处理时间10 min,气体流速250 m L/min。以最佳氨气等离子体工艺改性的棉织物可在10 min接触时间内,杀灭100%的大肠杆菌,30 min接触时间内杀灭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放置11天后,其活性氯完全消失,重新氯化后,氯含量可恢复45%。改性后棉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保留率分别为76.8%和78.3%,结晶度提高3.05%,热稳定性及亲水性能没有受到影响,白度几乎没有变化,硬挺度有所提高。(2)利用常压氩气等离子体引发姜黄素在棉织物表面接枝,制备抗菌棉织物(简称“原棉-姜黄素”)。通过测定原棉-姜黄素的K/S值,对常压氩气等离子体引发姜黄素在棉Canagliflozin纯度织物表面接枝的工艺进行优化,最佳等离子体工艺条件如下:输入功率170 W,处理时间1 min,气体流速11 L/min。以最佳常压氩气等离子体引发姜黄素改性的棉织物可在3 h接触时间内杀灭94.36%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6.43%的大肠杆菌,棉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保留率分别为87.7%和96.6%,结晶度提高4.55%,热稳定性没有受到影响,姜黄素的疏水性对棉织物亲水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此棉织物抗菌整理工艺虽然避免了“原棉-NH_3-Cl”工艺中抽真空带来的危险性,但其抗菌效果不理想。(3)利用氩气等离子体引发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卤胺前驱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在棉织物上接枝(简称“原棉-N-MA”),再经过次氯酸钠溶液氯化处理,赋予织物抗菌性能(简称“原棉-N-MA-Cl”)。通过改性织物表面氯含量的测定,对常压氩气等离子体引发N-MA在棉织物表面接枝的工艺进行优化,最佳等离子体工艺条件为:输入功率170 W,处理时间1 min,气体流速8 L/min。以最佳常压氩气等离子体引发N-MA改性的棉织物可在10 min接触时间内杀灭100%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放置12天后,活性氯完全消失,重新氯化后,氯含量可恢复52%。改性后棉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保留率分别为84.3%和91.9%,结晶度提高2.13%,热稳定性及亲水性能没有受到影响,白度几乎没有变化,硬挺度提高。此棉织物抗菌整理工艺既避免了“原棉-NH_3-Cl”工艺中,抽真空带来的危险性,又赋予了织物优异的抗菌性能,但此抗菌棉织物会释放一定量的游离甲醛,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性。(4)利用常压氩气等离子体引发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在棉织物上接枝,制备抗菌棉织物(简称“原棉-PHMB”)。在常压氩气等离子体输入功率为170 W,处理时间为1 min,气体流速为8 L/min的条件下,15%PHMB改性棉织物可在10 min接触时间内杀灭100%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保留率分别为84.0%和89.5%,结晶度提高2.13%,热稳定性及亲水性能没有受到影响,白度几乎没有变化,硬挺度提高。此棉织物抗菌整理工艺既避免了“原棉-NH_3-Cl”工艺中,抽真空带来的危险性,又赋予了织物优异的抗菌性能,且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健康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