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女性年龄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的关系及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 21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按不同年龄段划分,≤44岁为青年组(59例)、45~59岁为中年组(94例)、≥60岁为老年组(62例)。比较三组受试者腰椎1~4及股骨颈骨密度、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比较发生与未发生骨质疏松受试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BMI)、酗酒、家族骨质疏松史、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幽门螺杆菌(Hp)感染、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组腰椎1~4骨密度(0.95±0.10)g/cm~2及股骨颈骨密度(0.76±0.08)g/cm~2明显低于中年组的(1.04±0.13)、(0.93±0.10)g/cm~2、青年组的(1.09±0.16)、(1.02±0.12)g/cm~2,且中年组低于青年组,差异Adezmapimod有统计学意义(P<0.05)。215例受试者中,有31例发生骨质疏松,占比14.42%,其中老年组骨质疏松发生率30.65%MC3分子式(19/62)明显高于青年组的6.78%(4/59)、中年组的8.51%(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78,P<0.05)。发生骨质疏松女性的BMI(21.88±1.39)kg/m~2、血清25(OH)D水平(13.59±1.45)mmol/L、ASMI(5.36±0.58)kg/m~2低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的(23.86±1.17)kg/m~2、(16.24±1.71)mmol/L、(6.41±0.72)kg/m~2,发生骨质疏松女性的Hp感染占比83.87%高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的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ocomposite ink;发生与未发生骨质疏松的女性受教育程度、酗酒、家族骨质疏松史、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1,P<0.05),高BMI、血清25(OH)D水平、ASMI水平均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阶段女性骨密度较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较高,且BMI、血清25(OH)D水平、ASMI、Hp感染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