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haramycins(MIHs)和amipurimycin(APM)是两种具有相似结构的肽基核苷类抗生素,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日本科学家分别从Streptomyces novoguineensis和Streptomyces miharaensis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鉴于该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真菌活性,尤其对稻瘟病有突出的治疗作用及新颖的九碳糖骨架,因而引起了众多合成小组的兴趣。其中俞飚课题组于2019年完成了amipurimycin的首次全合成,唐功利和刘鸿文课题组于2019-2021年间分别报道了miharamycins和amipurimycin的生物合成路径。鉴于该类分子突出的生物活性以及新颖的骨架,引起了本课题组对其合成的研究兴趣。本论文首先概述了Achmatowicz重排及其在生物活性小分子中的合成应用,其次详细介绍了miharamycins及其生源前体的全合成工作。该论文共包括以下两章:第一章:Achmatowicz重排及其在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综述)Achmatowicz重排可以将糠醇类化合物转化为二确认细节氢吡selleck Captisol喃酮缩醛(也称为吡喃酮糖)类化合物。本章简要概述了Achmatowicz重排反应及其机理,并列举了该反应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对该反应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的展望。第二章:肽基核苷类抗生素miharamycin B及其生源前体的不对称合成首先详细介绍了miharamycins和amipurimycin的分离、鉴定及合成背景,随后详细介绍了miharamycin B及其生源前体的不对称合成工作。本合成路线采用从头合成糖的策略,巧妙利用了Achmatowicz重排,成功构建了3’-支链糖。随后通过选择2-氨基-6-氯嘌呤衍生物作为亲核试剂,在钯催化下立体及区域选择性的实现了N-糖基化,并利用立体选择性双羟化和区域选择性分子内S_(N2)反应构筑了天然产物中的四氢呋喃环骨架。最终,分别以20和18步实现了miharamycin B及其生源前体的首次全合成。本论文研究工作对复杂肽基核苷类抗生素miharamycins家族的合成及Acthermal disinfectionhmatowicz重排反应在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