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通过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经旁分泌方式引发血管炎症,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斑块不稳定的始动因素。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是一种新的可以准确、便捷、无创性评估及量化冠状动脉血管炎症的影像学指标,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斑块特征(斑块性质、范围、数量和分布血管)的相关性。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于我GDC-0973说明书院行CCTA检查的224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排除标准如下:(1)CCTA图像质量不佳,有搏动伪影,影响FAI测量及智能分析系统无法识别者;(2)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和/或终止异常、冠状动脉瘘等其他冠状动脉疾病;(3)存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史。最终纳入研究患者共181例。查询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应用AI辅助诊断系统(Coronary Doc,数坤科技)分析患者CCTA图像,自动测量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包括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近端40rapid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smm节段血管周围FAI,并对该节段内的斑块进行分析,记录斑块特征,包括斑块性质(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数量(单发、多发)、范围(局限性、节段性和弥漫性)、狭窄程度(>50%,≤50%)和分布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将181例患者的385支(斑块组202支及无斑块组183支血管)冠状动脉周围FAI纳入分析,当冠状动脉近端40mm节段存在斑块时冠状动脉周围FAI(-85.43±7.59HU)会高于无斑块者(-88.71±7.08HU),差异具有统BMS-354825计学意义(P<0.001)。斑块组三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FAI分别高于无斑块组三支冠状动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斑块性质所在血管周围FAI存在差异,非钙化斑块(-82.69±7.03 HU)高于钙化斑块(-86.74±7.84 HU,P=0.002)及混合斑块(-87.76±6.87 HU,P<0.001)。经线性回归分析后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周围FAI值与斑块性质、范围和分布血管相关。结论冠状动脉周围FAI受斑块影响,近端40mm节段存在斑块的冠状动脉周围FAI均高于无斑块者,非钙化斑块所在血管FAI高于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斑块性质、分布范围及分布血管与冠状动脉周围FAI升高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