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用机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相关途径。方法:对“黄芪-丹参”两味中药主要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检索,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黄芪-丹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Gard和DrugBank检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靶点As remediation;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绘制韦恩图;以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分析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BLZ945分子式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csape3.9.1软件构件“中药-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结果:“黄芪-丹参”共筛选出85个有效化学成分,包括山柰酚、槲皮素、丹参酮IIA等。100个作用靶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GO分析结果:生物学功能672条,生物学过程4 753条,细胞学组分672条。KEGMK-1775配制G结果显示:获得184条信号通路发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探讨“黄芪-丹参”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其治疗,为后续的研究探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