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蛇龙胶囊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蛇龙胶囊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复方蛇龙胶囊中三味组成药材白花蛇舌草、穿山龙、鬼箭羽的靶VX-765 NMR基因,通过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平台(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膜性肾病的靶基因。将复方蛇龙胶囊和膜性肾病的靶基因在Venny 2.1中取交集,通过STRING和Cytoscape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关键共有靶点筛选,并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符合标准有效活性成分5个,复方蛇龙胶囊-膜性肾病交集靶点84个,通过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8个,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及164条信号通路上,主要表现在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Subunit Alpha, HIF-1α)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hinese steamed bread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结论:复方蛇龙胶囊可能通过5个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18个核NVP-TNKS656采购心靶点影响生物过程,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p38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