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双氢杨梅树皮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本文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反向对接来预测APS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得与细菌性肺炎疾病相关靶标;取药物与疾病的核心靶点导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结合CytoscaPS-341体内pe3.8.0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利用CytoCNA插件计算网络图的拓扑参数,筛选关键基因,并通过DisGeNET 数据库对关键靶点的类型进Immune changes行归属;采用MetaCobimetinib浓度scape数据库和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软件对化合物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PS抗细菌性肺炎核心靶点有112个,涉及1849种生物学功能,其中38个靶点涉及调节性胞吐、33个靶点涉及细胞粘附调节以及23个靶点涉及炎症反应;依据“化合物-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图显示,APS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ALB、MAPK1、CASP3、EGFR等关键靶标,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等信号途径发挥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APS与6个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APS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细菌性肺炎作用,为后续APS抗细菌性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