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收集四川省内符合过敏性咽炎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selleck本资料情况、四诊资料、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四川省过敏性咽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以后进一步制定并优化过敏性咽炎辨证治疗方案提供中医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方式,门诊收集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的患者信息(包括基本情况、中医四诊资料、既往史Whole Genome Sequencing、个人史、家族史、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将所收集的符合要求的问卷导入Excel,运用SPSS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及频率表示,四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有如下特点:(1)发病特点:过敏性咽炎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5:3,且以汉族居多;发病年龄主要在28~57岁,以青中年多见;就诊时间集中于秋冬、冬春季节,以1、3、9、10、11、12月为多。因感冒、食入某种食物或是吸入刺激性气味而诱发本病的占比分别达23.5%、17.2%、14.5%。(2)证候特点:咽痒、咳嗽为过敏性咽炎主症,咽部异物感、咽干、干咳无痰等症状出现最为频繁,舌淡红、舌淡、舌红为主要舌质表现,薄白、薄腻、薄黄、少苔为常见舌苔,脉象以脉浮、脉细弱、脉滑及脉细数常见。局部体征主要表现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部黏膜色淡。(3)临床证型特点:统计患者的四诊资料,并对证候进行临床证型分类,结果显示:风邪犯肺型(144例,占32.6%)、卫表不固禀赋异常型(111例,占25.1%)、脾虚痰浊型(93例,占21.0%)及肺肾阴虚型(48例,占10.9%)为临床常见证型。(4)聚类分析结果:对收集的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标尺垂直放于欧式距离为7时,可分为5类证候群,得出4个证型,分别为:风邪犯肺证(156例,占35.3%)、卫表不固禀赋异常证(123例,占27.8%)、脾虚痰浊证(105例,占23.8%)、肺肾阴虚证(58例,占13.1%),与临床辨证符合度分别为:92.3%、90.2%、88.5%、82.7%。因子分析结果:除咽痒咳嗽主症外,咽部异物感、咽干、干咳无痰、白稀痰、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脉细弱为其主要因子,9个因子总方差累计贡献率达72.908%。依据旋转后的各变量对公因子的贡献率,可将过敏性咽炎证型归为:类风邪犯肺证、类卫表不固禀赋异常证、类脾虚痰浊证、类肺肾阴虚证。可得出过敏性咽炎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风邪、气虚、阴虚、痰湿”为其主要病因。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的结果和临床调查结果较为相符,表明具有可信度。结论:通过442例有效资料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过敏性咽炎发病以青中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约5:3。(2)发病时间多见于秋冬、冬春季节;感冒、食入或吸入过敏原为其主要诱发因素。(3)过敏性咽炎主要证候以咽痒、咳嗽、咽部异物感、咽干、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浮、脉细弱或脉滑为主;局部体征主要表现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部黏膜色淡。(4)风邪犯肺型、卫表不固禀赋异常型、脾虚痰浊型及肺肾阴虚型为临床常见证型。其病位R428溶解度主要在肺、脾、肾,病理因素主要有“风邪、气虚、阴虚、痰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