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以了解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中医四诊仪收集客观化辨证信息,分析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其中医治疗提供诊疗思路,从而提高中西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01日~2022年10月31日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88例2型La Selva Biological Station糖尿病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应用中医四诊仪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DS01-A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共纳入18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110人,女性78人,平均BMI为24.84±3.07Kg/m~2。其中CKD1期43人,CKD2期40人,CKD3期36人,CKD4期34人,CKD5期35人。2.UA、mAlb、Hb A1c、LDL-C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 Alb、UA、Hb A1c在不同分期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1。3.HbA1c与eGFR呈显著正selleck抑制剂相关,P<0.001。mAlb、UA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P<0.001。4.在CKD1期中,阴虚燥热证和湿热证患者人数最多。CKD2期中,阴虚燥热证和痰瘀证患者人数最多。CKD3期中,气阴两虚证和痰瘀证、瘀证人数最多。CKD4期中,气阴两虚证和痰瘀证人数最多。CKD5期中,气阴两虚证和瘀证人数最多。5.eGFR、TC、mAlb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e GFR、m Alb在不同证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2型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病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2型糖尿病肾病CKD1、2、3期患者的mAlb、UA水平低于CKD4、5期患者。m Alb、UA与e GFR呈负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 Alb、UA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3.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本证以阴虚燥热证为主,标证以湿热证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后期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为主。标证以痰瘀证、瘀证为主。阴虚燥热证患者的e GFR水平高于气阴Adavosertib试剂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阴阳两虚证患者的mAlb水平高于阴虚燥热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