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血管内治疗失败后行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的安全性研究

研究目的:基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手术治疗失败改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且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前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探讨围术期双抗药物对开颅夹闭手术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到2022年3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患者资料,按照入组标准,分为术前双抗(DAPT)组和非双endometrial biopsy抗(NDAPT)组,总计1477人,其中DAPT组总计62人。提取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慢性病史和是否DAPT、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过程中复杂的手术操作、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无症状或有症状)、术后颅内出血再次手术,以及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使用SPSS(版本25.0)进行统计分析。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混淆偏差,采用倾向记分匹配(PSM)来平衡两组的基线特征,分析比较DAPT组和NDAPT组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了确定术后脑出血、再次手术和较差的临床结果的潜在危险因素,我们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2016年1月到2022年3月,在本中心收治脑动脉瘤患者中,纳入行夹闭术患者1477例。其中DAPT组62例,平均年龄57.52±10.04岁,女性患者占69.4%(n=43)。NDAPT组1415例,平均年龄55.08±8.87岁,女性患者占63.9%(n=904)AMG510半抑制浓度。2)通过统计学数据分析两组病例,在DAPT组中,术后再出血占11.3%(n=7),末次随访m RS评分≥3占11.3%(n=7)。由于存在客观选择偏倚,在PSM之后,DAPT组患者平均年龄57.52±1.30岁,女性占68.3%(n=41),动脉瘤的平均最大径为:5.54±1.93,术后发生脑出血占10%(n=6),末次随访m RS评分≥3占10%(n=6),平均随访时间为33.8±17.1月。3)在本研究中,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再发脑出血(P=0.51)、术后m RS评分(P=0.69)、3-MA抑制剂末次m RS评分(P=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PT对脑动脉瘤夹闭术未造成明显不良结局,对患者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是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手段,对于拟行血管内治疗而DSA后发现不能继续进行介入手术患者,术前双抗治疗不会增加开颅夹闭手术风险,且对患者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