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消化道异物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福建省漳州地区十年间消化道异物流行病学调查特点,并分析影响并发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20年838例在该院就诊的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2015年就诊患者429例,2016年-2020年就诊患者409例。分析两个时间段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年-2015年和2016年-2020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异物种类、异物形状、异物长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异物位置(■=2.425,95%CI:1.436~4.674,P=0.000)、异物长度(■=2.314,95%CI:1.562~4.845,P=0.000)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atabase、异物形状(■=4.753,95%CI:2.325~8.536,P=0.000Z-VAD-FMK)、存在时间(■=3.944,95%CI:2.154~7.332,P=0.000)和异物种类(■=2.523,95%CI:1.673~6.503,P=0.000)是2016年-2020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异物长度(■=3.754,95%CI:1.864~8.646,P=0.000)、异物形状(■=2.656,95%CI:1.235~6.364,P=0.000)和存在时间(■=2.463,95%CI:1.573~5.255,P=0.000)是2011年-2015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近年来,消化道异物的流行病学特点较早期有明显变化,主要寻找更多体现在异物的种类、形状和长度等因素上,并发症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异物位置、异物长度、异物形状、存在时间和异物种类是近年来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