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Lac、cTnI、FBG、D-D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乳酸(Lac)、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动态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5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未休克组(n=89)、休克组(n=67),分别于入院时(T_0)、入院6 h(T_1)、入院12 h(T_2)、入院48 h(T_3)检测Lac、cTnI、FBG、D-D并进行比较。以28 d为研究终点,以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时间点上述血清指PR-171抑制剂标变化,并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休克组T_0~T_3时各时间点血清Lac、cTnI、FBG、D-D水平高于未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休克组入院48 h上述血清指标持续下降,T_3时上述各项指标较T_0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入院48 h上述血清指标先升高后下降(P<0.05);死亡组T_0~T_3购买RP56976时各时间点血清Lac、cTnI、FBG、D-D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48 h上述血清指标持续下降,死亡组入院48 h血清上述血清指标持续上升,T_0~T_3时各时间点上述血清指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cTnI、FBG、D-D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ercury bioaccumulation结论 Lac、cTnI、FBG、D-D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入院48 h病情程度和生存情况显著相关,动态监测上述指标水平变化有助于预后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