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斯蒂娃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忧郁”理论是其精神分析文论阶段的突出成果。克里斯蒂娃的忧郁理论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末期,并集中体现在《黑太阳:抑郁症与忧郁》中。这是她为解决现代社会主体面临的精神危机,积极寻求出路的一种大胆探索。本文透过对《黑太阳》的理论架构及文本分析应用的研究,来把握克里斯蒂娃的忧郁诗学,挖掘蕴含在其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第一章对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理论的产生进行溯源。“忧郁”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哲学、文学、心理LGX818 MW学和医学合力作用的结果,具备深厚的历史内蕴。精神分析理论是忧郁诗学的重要方法论,克里斯蒂娃的忧郁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忧郁与哀悼为出发点,同时受到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的影响,更加重视“母亲”的影响。第二章阐释了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的理论内涵。忧郁是现代社会主体面临的大型心BAY 73-4506说明书理危机,克里斯蒂娃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下讨论忧郁的形成机制,对忧郁者的话语特征进行考察。她指出忧郁的升华具有精神分析和文学艺术两方面的意义,进而从话语分析过渡到文学分析,在精神分析的方法之外提供了一种文学艺术作为克服忧郁之方法的可能性。她讨论了忧郁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的关联Epimedium koreanum,尝试用文学艺术为忧郁的解决提供出路。第三章论述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的批评实践。克里斯蒂娃讨论了四位作家、艺术家的文艺创作。荷尔拜因的画作《墓穴中的基督尸体》所呈现的死亡效果是忧郁在视觉上的冲击,只有通过认同死亡才能克服忧郁的侵害。奈瓦尔从十四行诗的隐喻中获取力量,以诗歌将死亡带来的忧郁升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忧郁来源于无处不在的苦难,他在创作中以宽恕作为救赎之道来抵挡忧郁。最后,克里斯蒂娃将女性抑郁症联系于小说家杜拉斯的作品,指出杜拉斯小说带给读者的痛苦感以及非净化的效果。第四章针对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的发展与评价展开。克里斯蒂娃将个人忧郁上升至民族层面,提出要反抗现代政治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倡一种自我质疑的自由。克里斯蒂娃的忧郁诗学为文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在文学艺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其价值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