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特点及诱导缓解治疗疗效

目的 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患儿临床特点及诱导缓解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5例儿童immune primingSLE合并TMA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发生TMA时SLE病程(3.2±4.4)个月,年龄(11.2±2.8)岁,诊断TMA时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为SLE重度活动。4例患儿合并溶血性尿MK-4827 IC50毒综合征,其中2例合并恶性高血压,1例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有患儿在发生TMA后均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甲泼尼龙冲击以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4例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例给予血浆置换,1例患儿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半年后改为血液透析治疗。5例患儿中1例发展为NVP-TNKS656小鼠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2例患儿24h尿蛋白转阴,肾功能正常,完全缓解。2例患儿随访2月余复查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均正常,部分缓解。结论 儿童SLE合并TMA多发生在疾病重度活动期,肾功能衰竭更为突出。利妥昔单抗联合激素冲击及IVIG的治疗方案能一定程度上改善T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