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抗凝在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行低强度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期待减少患者术后抗凝相关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我院心脏外科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诊断为主动脉瓣膜疾病(狭窄或关闭不全)且行外科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资料,术后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定期复查,选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剂量,我们中心的INR目标范围为1.5-2.5,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随访患者术后1年内华法林抗凝强度及有无出血或血栓栓塞抗凝不良事件,并于术后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了解有无瓣周漏、瓣膜血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事件。根据术后稳定INR值(术后连续3月内相对稳定的INR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低强度抗凝组(INR:1.5-2.0)及较高强度抗凝组(INR:2.0-2.5),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适合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适宜的抗凝强度。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0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53例患者纳入低强度抗凝组(INR为1.5-2.0),51例患者纳入较高强度抗凝组(2.0-2.5)。(1)表2所AZD9291 IC50示所有患者除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外,术中合并其他手术情况,主要包括主动脉瓣赘生物清除、二尖瓣成形及三尖瓣成形术;(2)表3所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瓣膜病因及病理、心功能分级(NYHA)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genetic adaptationP>0.05);(3)表4所示两组患者在置换瓣膜大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4)复查心脏彩超发现3例患者发生了瓣周漏,均通过手术治愈;表5所示我们从104例患者中选取更多了57例在术后3-6月及9-12月期间于我院复查心脏彩超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并比较这些患者两个时间段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结果提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这三个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5)表6所示两组患者在PT、INR及抗凝出血不良事件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凝血栓栓塞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行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且无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问题是容易发生出血不良事件,适当降低抗凝强度是可行的,将INR目标范围控制在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