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人-环境-作业模式”视角下探究社会网络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路径,阐明社会网络对轻度认知障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及防治老年人的认知障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配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对福州市招募的55-75岁的老年人进行面访调查,共有579名认知正常人群和288名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完成了所有评估。为控制混杂因素,将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作为控制变量,对认知正常组与轻度认知障碍组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最终纳入560人,每组280人。采集两组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婚姻状态、居住情况、吸烟史、饮酒史、饮食状况和既往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评估社会网络量表(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LSN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Lawton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Lawton-IADL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和痴呆筛查面谈8项(Ascertain Dementia-8,AD8)。用卡方或两样本秩和检验比较认知正常组和轻度认知障碍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神经心理学指标的差异,运用多因素条件逻辑回归筛选影响轻度认知障碍的候选因素。采用偏相关分析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多因素条件逻辑回归筛选的候选因素放入AMOS24.0中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社会网络是否可直接影响轻度认知障碍及心理GW4869弹性、抑郁倾向、日常生活活动和睡眠在两者之间的作用。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的组间比较显示:两组仅在糖尿病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1)2.神经心理学指标组间比较显示:两组在社会网络、心理弹性、抑郁倾向和睡眠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01),日常生活活动未见显著差异(P=0.561)。3.多因素条件逻辑回归显示NSC125066纯度:模型一在不控制任何变量的情况下,社会网络和心理弹性可能是轻度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OR=0.932,95%CI(0.898-0.967);OR=0.981,95%CI(0.969-0.993)],抑郁倾向和睡眠障碍可能是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OR=1.136,95%CI(1.010-1.278);OR=1.120,95%CI(1.048-1.196)],日常生活活动对轻度认知障碍未见显著预测作用(P=0.202)。模型二在控制了年龄、CMV infection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后,结果与模型一相似。4.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后,社会网络、心理弹性与轻度认知障碍呈负相关(r=-0.224,r=-0.252,P<0.001);抑郁倾向、睡眠与轻度认知障碍呈正相关(r=0.191,r=0.200,P<0.001),日常生活活动未见与轻度认知障碍相关(P>0.05)。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在PEO模式视角下社会网络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总效应为-0.296,社会网络对轻度认知障碍有直接影响(β=-0.217,P<0.001),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3.31%。社会网络对轻度认知障碍的间接影响部分是通过心理弹性、抑郁倾向和睡眠的中介发挥作用(β=-0.060,P<0.05),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0.27%。结论:在PEO模式视角下,社会网络可直接和间接影响轻度认知障碍,其间接影响部分可通过心理弹性、抑郁倾向和睡眠的中介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