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CK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表征、大鼠在体肠吸收及体外抗肿瘤的初步研究

人参皂苷CK(ginsenoside compound K,CK)是人参皂苷在体内发挥药物活性的主要型体。其具有抗过敏、抗炎、抗肿瘤、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但CK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都很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究新型制剂,对增加CK的溶解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次以普朗尼克F127(F127)和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alpha-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此网站TPGS)为联用载体,通过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技术成功制备了载CK的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self-micellizing solid dispersion,Sm SD)制剂,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制备的最优处方进行了理化性质表征和稳定性考察。后续对CK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CK F127/TPGS-Sm SD)新型制剂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及其对胃腺癌细胞BGC823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1.建立测定溶出介质中CK含量的HPLC法采用Thermo OSD-2HYPERSIL色谱柱(4.6×150mm,5μm);检测波长:203nm;流动相:乙腈-水=60:40(v/v);流速:1.0 m L·min~(-1);柱温:25℃;进样量:20μL。分析方法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与范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验证。结果表明,载体材料对溶出介质中CK的含量测定无干扰。CK在5~160μg·m 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良好,RSD均小于2%,符合定量检测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结果准确等优点,故可用于溶出介质中CK的含量测定。2.CK F127/TPGS-Sm SD制剂的制备及处方优化制备CK F127/TPGS-Sm SD制剂。以漏槽条件下CK F127/TPGS-Sm SD制剂的60min累积溶出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实验进行处方优化。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药载比、旋蒸温度和载体联用比例为三因素,每因素设3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并对优化后的处方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处方工艺为:药载比为1:8,旋蒸温度为40℃,F127与TPGS的载体联用比为3:1。在漏槽条件下,制备的最优CK F127/TPGS-Sm SD制剂60min累积溶出率可达86.25±2.06%,在纯水中的饱和溶解度由35.2μg·m L~(-1)提高至660.05±10.51μg·m L~(-1)。结果表明,与CK原料药相比,CK F127/TPGS-Sm SD制剂的溶解度和溶出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CK F127/TPGS-Sm SD制剂的理化性质表征以最优处方制备CK Fselleck LXH254127/TPGS-Sm SD制剂,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DSC结果表明,CK与载体材料形成了SD,并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载体材料中。X-RD结果进一步提示,CK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载体材料中。IR结果表明,CK与载体材料之间可能存在氢键效应。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CK F127/TPGS-Sm SD制剂自胶束化后的粒子平均粒径为21.79nm,分布范围较窄,Zeta电位绝对值平均值为8.24m V,表明该胶束制剂较稳定。TEM镜下结果表明,CK F127/TPGS-Sm SD制剂形成胶束后呈圆球形,分散较均匀,无黏连现象。4.CK F127/TPGS-Sm SD制剂的稳定性考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K F127/TPGS-Sm SD制剂在制备后的6个月内的60min累积溶出率无明显降低,稳定性良好。5.建立测定肠灌流液中CK含量的UPLC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100mm,1.7μm);检测波长:203nm;流动相:乙腈-水=60:40(v/v);流速:0.3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分析方法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与范围、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验证。结果表明,载体材料对肠灌流液中CK的含量测定无干扰。CK在5~160μg·m 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良好,RSD均小于2%,符合定量检测要求。故该方法适用于肠灌流液中CK的含量测定。6.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K原料药组和CK F127/TPGS-Sm SD制剂组,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模型分Photo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别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进行肠灌流,收集4个肠段的灌流药液,UPLC进样测定,计算大鼠各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_(eff))和吸收速率常数(K_a)。结果表明,CK F127/TPGS-Sm SD制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均优于CK原料药,CK F127/TPGS-Sm SD制剂组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4个肠段的的K_a值分别是CK原料药组的2.72、2.40、2.17、1.90倍(P<0.05);P_(eff)值分别是CK原料药组的3.21、2.66、2.33、1.98倍(P<0.05)。表明CK F127/TPGS-Sm SD制剂能明显改善CK在大鼠各肠段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7.体外细胞实验7.1细胞毒性实验采用MTT法考察CK原料药组、CK/载体材料物理混合物组和CK F127/TPGS-Sm SD制剂组对胃腺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K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和CK F127/TPGS-Sm SD制剂的IC_(50)分别为37.94±2.90、37.35±2.63、21.01±3.76μg·m L~(-1)。CK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对胃腺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与CK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相比,CK F127/TPGS-Sm SD制剂对胃腺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显著更强(P<0.01)。7.2细胞摄取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胃腺癌细胞BGC823对CK原料药组、CK/载体材料物理混合物组和CK F127/TPGS-Sm SD制剂组的摄取能力。结果表明,CK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与CK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相比,CK F127/TPGS-Sm SD制剂的荧光强度显著更强。表明细胞对CK F127/TPGS-Sm SD制剂的摄取量最多,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SD技术,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优CK F127/TPGS-Sm SD新制剂。CK F127/TPGS-Sm SD新制剂在传统SD制剂提高CK的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基础上,通过形成胶束延缓或控制CK的释放,可进一步提高CK的稳定性。大鼠SPIP实验结果表明,与CK原料药相比,CK F127/TPGS-Sm SD新制剂在大鼠小肠中具有更好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更好。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CK F127/TPGS-Sm SD新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和被细胞摄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