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有关新疆一枝蒿植物的化学成分(有机酸类、氨基酸类、挥发油Trichostatin A纯度、黄酮类、倍半萜类、生物碱类、多糖类、多肽类)、药用价值(抗过敏性鼻炎作用、抗病毒作用、抗流感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保肝作用、抗肿瘤作用、治疗荨麻疹、蛇虫叮咬、感冒发烧)、有效活性成分,和一枝蒿酮酸衍生物及其抗流感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对一枝蒿酮酸进行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筛选。在1μM、20μM两个浓度下的一枝蒿酮酸DMSO溶液对Lncap、A2780、786-O、GBC-SD、CNE、HK-2、WPMY-1、Hela、KATO III、COLO 201、KYSE-70、769-P、HCCC9810、Hep-2、HT-1197、SKOV3、HCT116、Hep 3B、Calu-1、MS751、NCI-H1299、DU145、8305C、NCI-H1650、Capan-2、FHs 74 Int、HCC70、RL95-2、HFL-1、EC109、NCI-H526、HUH7和293T细胞成功进行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1μM)的一枝蒿酮酸对癌细胞几乎没有抑制效果,抑制率均低于20%,对CNE抑制效果最好,也只有18.11%。在高浓度(20μM)时对293T细胞的抑制效果有75.9%,对SKOV3细胞的抑制效果只有61.8%,对HCT116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高达86.5%。一枝蒿酮酸(20μM)对293T、SKOV3和HCT116展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具有作为药物中间体,开发成抗肿瘤新药的潜力。第三部分:基于一枝蒿酮酸抗癌活性,对一枝蒿酮酸进行结构修饰。尝试在不同条件合成其酰胺类衍生物,形成了一套,高效合成一枝蒿酮酸杂环酰胺类衍生物的方法:缩合剂选用HATU,DIEA做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P-690550.html碱、DMF做溶剂,反应1-12 h,TLC跟踪判断反应终点。该方法操作简便、产率较高。在化合物合成,表征后,本课题组对衍生物的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探究。第四部分:目前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只是书面数据,无法实时观察癌细胞在给药之后的生理状态。课题组尝试将一枝蒿酮酸接入发光体系,给药之后可以观察到一枝蒿酮酸探针在细胞里的荧光聚集、细胞形态的变化。首先课题组对酮酸探针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测试,得到最大吸收波长。然后在最大波长附近激发,探究不同溶剂ACN(乙腈)、DCM(二氯甲烷)、DMSO(二甲基亚砜)、EA(乙酸乙酯)、THF(四氢呋喃)、MeOH(甲醇)和纯水下探针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现探针在水中发射最强,MeOH最弱。在AIE测试中,选择MeOH和水混合溶剂,得出探针具有AIE(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prophylactic antibioticsnduced emission,AIE)效应。细胞成像中选择DMSO给药,成功实现了细胞成像,但细胞成像稳定性较弱、定量困难,课题组对探针抗肿瘤活性结果无法直观得出,又做了细胞抑制率实验,证实探针对MDA-MB-231(三阴乳腺癌细胞)存在抑制结果,为探究一枝蒿酮酸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